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首届学术论坛

  • 2024.03.27
  • 学术交流

 7月3日,由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挖掘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术研讨会在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举行。区内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向论文38篇。

1.png


     本次学术会议分为主题报告会和分组讨论两个部分。

2.png

 7月3日上午,由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主题报告,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宝音陶克陶主持。

内蒙古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呼日勒沙作《论多元文化视域中的胡仁乌力格尔的英雄性与悲剧性》报告,从艺术审美交叉分析了胡仁乌力格尔的英雄性与悲剧性。

3.png

 内蒙古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巴·孟和作《兴安盟的绿色发展与文化的传承问题—兼谈绿色发展兴安盟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告,围绕内蒙古兴安盟未来经济发展基本思路和做好振兴乡村工作,提出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一切工作的引领的思路。

4.png

 内蒙古社科院兴安分院特约研究员任翔作《1948年,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纠偏》报告,梳理了“三不两利”政策作为经济创新政策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实施的过程及影响。内容丰富,既有中华文化的宏观描绘,也有对地方文化个体案例的钩沉,展现了文化研究的前沿与动态。

5.png

 7月3日下午进行论坛第二场分组宣读论文。根据研究方向分别在行政楼226会议室和436会议室进行。两个组38人作报告并进行了学术交流。那音台、娜仁格日乐、白海军、刘景海任各组主持人,朝格满都拉、呼日勒沙、那仁毕力格、巴·孟和任各组评议人。

6.png

 那仁毕力格教授专题报告《中国古代服饰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文化纽带》,论述“胡服”不仅展现了古代服饰的多样化历程,又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文化源动力。

 朝格满都拉专题报告《浅论科尔沁文化双源特性》,对清中叶后,卓索图、昭乌达二盟蒙古族移民北迁进入哲里木盟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人口变化进行历史观察后,分析本旗原住蒙古人和外旗蒙古人这一俗称的具体内涵,找出这两种群体在生产、生活、民俗、语言、教育、医疗、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核心差异并作分析。

7.png

 参加研讨的学者们围绕主题畅谈了想法和感受,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指导性和学术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成福进行学术总结,感谢自治区教育厅、兴安盟委行署,在各位专家对民族文化发展研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首届学术论坛圆满成功,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提交的论文范围广泛,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红色文化研究、乡村振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俗学等领域,发表的见解既有学术观点的交锋,又有新观点的阐释,充分展现了专家们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准,听后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很受鼓舞。期待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多发表真知灼见,多碰撞交流思想火花,推出更多高质量交流成果,为建设高质量学术平台贡献力量;为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兴安盟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8.png

 高爱军对与会代表表示感谢,希望与会代表汇聚共识、推进合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贡献学术智慧。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产业要靠人才来干,生态要靠人才来美,文化赋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次学术论坛从小切口展现大视角。发言的内容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为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拓宽了视野及思维空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和各位受聘专家将努力钻研,潜精研思,多出成果,通过不懈的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发展、创新的事业做好,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该尽的文化责任,凝心聚力为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奋斗,为学院早日晋升本科院校做出贡献,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9.jpg


相关推荐